云计算呼唤标准出台
“最理想的状态是,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数据,都被储存在云计算平台,每个公民数据都能在不同时空得到共享。”前日,第十四届高交会重要活动之一2012年IEEE亚太区云计算大会在深圳开幕当天,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陆健向与会的专家、学者、业界代表,描绘了深圳云服务平台建设的蓝图。
如果说云概念和云产品成堆是第十三届高交会的亮点之一,让不少普通观众感受到“云”的便利但仍“云里雾里”摸不着头脑,那么探讨云计算的“云端”落地计划便是十四届高交会的一大亮点。从技术上的云计算标准探讨,到工程上的让云服务公用基础设施化,如何踏踏实实地解决云计算产业的“落地”难题,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识。
吆喝“云计算”的不一定是“云计算”
“我们的产品也涉及到了云计算,但实际上对云计算技术还不太了解,所以来大会学习一下。”前来参加IEEE亚太区云计算大会的张小姐告诉记者,云计算现在非常热,但很多企业对云计算却知之甚少。
“深圳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投入了云计算领域。”陆健表示,在云计算变得越来越热的今天,更应该理性看待云计算产业的布局问题,“很多企业以为原来搞互联网的就可以很容易转移到云计算上来,以为将"互联网"三个字换成"云计算"就等于自己在做云计算了”。
在陆健看来,云计算的产业链非常复杂,涉及到运营商、设备制造商到服务商的众多领域,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不少企业都存在问题。“比如说和云存储有关的产业,在资金投入上要求非常高,至少1个亿以上,有的企业拿着2000万就搞云计算,只能说仅仅是在做IT架构服务,还远远没达到做软件服务和存储服务的目标”。
去年高交会上出现的各种“云”,难免让人担心: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是不是过热了?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当时接受本报采访时称,企业很实际,在竞争中总会出现几个拥有核心知识产权、拥有自己品牌的中国“云企业”。
一年过去,“云”依然是本届高交会的热点。樊建平称,一年过去,人们对云计算的认识更加务实,更多地考虑云计算的框架、安全等问题。
“很多因素在驱动云应用的发展,但它也面临着很多挑战。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咨询科技副总监林伟乔也认为,在服务的可靠性、业务的持续性、信息安全性和数据隐私、供应商的锁定上,云计算都面临着难题。
而在业界探讨得最多的云计算产业的商业模式,至今仍未有可供参考的实践案例。“很多企业只是在做面上的技术,搭建个平台提供邮件等服务就好了。”香港理工大学互联网及移动计算实验室主任表示,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做云计算服务,但云计算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摸索。
来源:中国智慧城市网